

凫山街道机关第四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精细治理
邻里“一家人” 共奏和谐曲
□王浩
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凫山街道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精细治理新路径,创新打造 “一家人”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品牌,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一家人” 党建品牌以党组织为 “主心骨”,将社区视为大家庭,把居民当作亲人,让党员成为居民的贴心人。凫山街道机关第四党支部在这一品牌引领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聚焦群众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切实增强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 代表引领,强调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各方治理合力;“家” 代表情怀,旨在营造邻里相亲、守望相助氛围,让居民在社区拥有归属感与认同感,感受家的温暖;“人” 代表聚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机关第四党支部虽仅有 22 名党员,但作为党的神经末梢,直面群众 “急难愁盼”。支部聚焦主责主业,针对具体问题、人群与区域,将支部建设与业务素养、服务提升、攻坚克难紧密结合,把上级党组织部署要求精准转化为网格、楼栋、家门口的实际行动。
通过五级组织体系,发挥小区党支部 “桥头堡” 作用,支部组织党员干部、网格员、专业部门人员联合入户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走访,将组织触角延伸至治理末梢,实现 “人在网格走、事在格中办”,践行 “心在一起就是家人” 理念,推动 “生人社会” 向 “熟人社区” 转变,构建 “家人共治、家风共树、家事共商、家园共建” 的基层治理格局,以小网格撬动微治理,以微治理共创大平安。
支部坚持制度先行,构建一网统管、执行有力的体制机制。探索制定微网格志愿服务激励办法,依托网格化治理,以岗位定职责、以实绩定奖惩,以微网格为支点撬动基层大治理。通过常态化入户走访,及时掌握信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台账,分级分类处理,实现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在工作体系规范方面,完善沟通联系、问题解决、监督反馈机制,建立社区 “两委” 包保联系网格制度,推进 “两代表、一委员” 进网格。围绕邻里关系、债务纠纷、小区物业管理等问题,定期组织网格例会,及时回应居民诉求,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调解、早稳控。
凫山街道机关第四党支部通过打造 “一家人” 党建品牌,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基层党组织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为构建和谐美好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凫山街道机关第四党支部书记肖冉表示:“下一步,第四党支部将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重点抓好三件事:在‘深融合’上持续发力,探索党建与网格治理、物业服务、民生保障等更紧密、有效的融合路径,将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与社会治理服务全面提升相结合,延伸党组织服务管理触角;在‘精准化’上寻求突破,细化工作梳理,针对不同年龄段、群体需求,提供精细化、个性化服务,运用好智慧社区平台,让服务更智能、便捷;在 ‘可持续’上谋划新篇,完善激励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吸引培育更多社区骨干、志愿者参与‘大家庭’建设,激发居民内生动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良性循环,让‘一家人’党建品牌更具生命力,让社区家园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