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绿水青山描绘“美丽邹城”新画卷
□左德飞
近年来,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邹城市分局锚定“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工作目标,大力弘扬环保铁军精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企攀登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成功创建省生态文明十强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我市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2022年,全市综合指数、优良天数比例、PM2.5、PM10分别与2019年相比改善25.2%、20.4%、31%、27%。124处入河排污(水)口已全部完成命名和整治,建成人工湿地11处,日处理能力达到23万方,有效提升了河湖水质保障能力,白马河国控断面年均值稳定优于国家三类水质标准。87家涉废单位纳入省、济宁市数据管理平台,危险废物实现全过程在线监管,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现在环境越来越好了,天也比原来更蓝了,水也更清了,空气也很清新,闲暇之余我们一家人也愿意出门逛逛,整体让人很舒适。看见美景总会习惯性地拿出手机拍照,发个蓝天白云的朋友圈,总能吸引更多朋友纷纷留言、点赞。”漫步在唐王河公园的市民满怀幸福感地说。
这就是我市当前环境最真实的写照。近年来,我市坚持科技赋能,构建智慧环保监管模式,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1个市级综合监管平台、5个部门行业监管平台、16个镇(街)监管平台,组建了100人的专职网格员队伍,构建了“一网覆盖、两线落实、三级监控、多点支撑”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了重点企业24小时线上线下全程监管,被评为全省大数据创新应用优秀成果案例。
同时,坚持党建引领,创新举措,优化营商环境,组建了“绿水青山志愿服务队”。党员干部带头联系企业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技术、强效能“三送一强”活动,帮扶指导企业绿色转型。截至目前,共有12家企业成功创建国家重点行业绩效评级引领性企业,在济宁市排名第一,被省生态环境厅评为模范机关“三级联创”项目一等奖,为济宁市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