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5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政文·民生
2023年05月27日

完善治理体系 提升服务效能

“峄心为民•民事不缓”品牌越擦越亮

□孔祥波

 

近年来,峄山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社会治理工作的有关要求,认真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峄心为民·民事不缓”社会治理服务品牌建设,探索出“一体”“一站”“一网”共促共融的乡村社会治理峄山路径。

社会治理“一体化”运行。加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建立起“峄心为民·民事不缓”一体化工作机制,实现社会治理由“散”到“合”协同作战,由“多”合“一”集中受理,变“大”为“小”分流处置。强化体系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党政正职督导抓、党委副书记专职抓、科级干部包保抓、管区书记和支部书记直接抓”的责任体系,成立工作专班,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成立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整合信访、综治、司法调解等多方力量集中办公,打造部门职能充分发挥、诉求问题高效办理的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平台。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关于建立“峄心为民·民事不缓”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开通为民服务热线电话0537—5671311,开发运营“峄心为民”微信小程序,健全完善信、访、网、电、微“五位一体”信息收集平台,将多个渠道受理的诉求问题、矛盾隐患,进行集中归口、梳理汇总、分类建档。强化督办考核。完善考核机制,推进诉求督办制度落实,强化对承办部门的过程督导、结果督导,坚持每周一调度一通报一督导,实行“红黄蓝”三色亮牌督办、动态管理,倒逼工作落实。2022年,全镇共接待群众来访286件,办理民生热线事项1468件,按时回复率100%,满意率99%。今年以来,发生初信初访3件,同比减少80%。

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推动信访与人民调解对接机制建设,让“访”与“调”融为一体,减少信访增量,化解信访存量。深化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实体化运作,入驻13个部门,设立访调对接室、党代表工作室、律师工作室、心理咨询室,为“一站式”解决群众矛盾纠纷提供多方位支持,坚持每半个月对调解员进行一次培训,采取以案释法、现场教学等方式,提升调解员对民间矛盾纠纷的调处能力。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深入村庄开展拉网式纠纷排查,及时发现矛盾纠纷苗头隐患,开展“民情夜访、调解夜办”活动,充分利用午间、晚间、节假日等工作8小时之外的时间开展调解,实现调解由“坐等上门”向“上门坐等”的转变,把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初始,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2022年,峄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排查各类民间纠纷89起,全部予以化解,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定团结。深入推进信访与人民调解相融合。针对出现的急难险重的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集中公安、司法、信访、综治、法庭等多方力量,探索“多位一体”工作法,由镇调委会组织部门共同参与、联调联动,最大程度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成功化解了一批重点疑难信访问题。2022年11月,峄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山东省人民调解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称号,为邹城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民生实事“一张网”服务。切实发挥好网格员在信息采集上报、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防范、法律服务宣传、基层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实现社会治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深入推进三级网格建设。建立“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全镇共划分一级网格7个、二级网格50个、三级网格141个,配备兼职网格员57名、微网格员141名,做到网格划分无缝隙、全覆盖,按照“定人、定格、定责”的工作思路,详细制定网格员职责任务清单,制作网格化服务管理手册,悬挂网格员公示牌,发放网格员工作证,夯实网格工作基础。深入推进网格化治理。充分借助网格员贴近群众、覆盖面广的优势,组织网格员深入排查群众矛盾纠纷和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促进各类纠纷早发现、早化解。2022年,共化解群众矛盾纠纷93起,收集村民述求11723条,办结率100%,累计开展反邪教、打击整治新型网络诈骗、打击治理养老诈骗专项等主题宣传活动43次,发放各类普法资料6万余份。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积极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开展社会治理创新,牙山庄村依托网格员力量成立“乡村物业会客厅”,实行乡村物业化管理。大庄二村整合网格员、志愿者等队伍成立“和事团”,创建“和事堂”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搭建“六个平台”,实施“五步”工作法,走出了村级协商议事的新路径,擦亮了农村社会治理新品牌,被纳入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实验试点。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