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5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3年05月27日

创新让老国企焕发新活力

□牟巧环 顾梅 张国栋

 

济宁落陵新型矿用产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全资国有矿用新产品企业。谁能想到,这样一家在20多年的发展中都不温不火的老国企,三年疫情期间营业收入却实现了逆势上升:2020年1.6亿元,2021年1.8亿元,2022年3.5亿元。而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就达到1.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3.22%,营业收入指标刷新历史记录。该公司也成长为全国同行业中产品全、质量优、规模大、生产能力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创新,每一天创新一点点,我们就走向领先一点点。”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蔡成奎不无感慨地说。

 

“借脑”“借智”

在研发上持续发力

 

在2020年之前,济宁落陵新型矿用产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大多是支护材料,市场也局限于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内部的十几个矿井。怎样扩大市场让产品走出去?怎样改变企业饿不着也吃不饱的尴尬现状?公司领导班子多次进行头脑风暴,确定了“借脑”“借智”重研发的发展思路。2020年,成立了以“刘金山工作室”为基础的研发中心,当年就实行了由生产传统的支护材料向生产支护材料设备的转型发展。

尝到了研发带来的甜头,该公司更加积极加强与大中型科研院校深度合作,每年研发费用占比不低于营业收入的4.8%。与山东大学合作成立研发中心,不仅抓好新产品的研发与升级,同时也提升了公司自身队伍的研发能力;与山东科技大学合作,研发支护材料新产品;目前,正在与中国矿业大学就锂电单轨吊如何应用到煤矿井下项目进行合作研发。同时,公司非常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招引,现拥有专业技术人才近30人。近几年,该公司取得了10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了28项实用新型和1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锚固剂获得“金钢牌”注册商标认证,自主研发设计的锚杆、锚索、托盘等自动化生产设备已实现无人值守。2022年,托盘生产线申请了“山东省首台套”;自主研发的“全自动笼型锚索生产线”解决了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2021年,该公司被评为省专精特新企业,2022年7月,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即“小巨人”企业。

 

合作共赢

由销售商变身为“保姆式”服务专家

 

笔者走进该公司一个大厂房发现,整个厂房空无一人,几套设备已打包好,正准备发往客户。公司副总经理田尚利笑着说:“可不是我们的职工不在岗,他们呀是在另外的地方上班呢!”据她介绍,该公司生产的各类产品不仅满足了济宁能源发展集团的内部需求,还进入了兖矿、枣矿、徐矿集团和淮南矿业集团等外部市场,并且远销贵州、陕西、内蒙古、新疆、山西、甘肃等地的煤矿和中铁、大唐风力等企业;产品销售后,不仅需要调试还要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后续的服务必须落实落细,才是真正为客户负责,才能更好地巩固与开拓市场。

“现在我们设备经营事业部职工所承担的任务不只这些了,他们已成为‘保姆式’服务专家,一些设备要建设什么样的厂房,按照企业的发展需求,需要什么样的设备配置、人员结构等,他们统统会提供咨询服务。可以说,一个企业从前期建设需提供的各类手续资料,再到产品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设备维修、保养等等,我们一站式服务到底。”田尚利自豪地说,面对不断扩大的外地市场,为减少交通方面的麻烦和成本,公司又支出了新招,“我们在鄂尔多斯、榆林等地,与当地做支护材料设备的企业合作研发生产,共同开发做大市场。一人吃个小蛋糕,不如联合做大蛋糕一起吃。”

 

科技创新

老国企实现“三级跳”

 

在车间内一条生产线上,一名女工正在用遥控器控制三个生产流程,自动化截断、轧圆、滚丝,一气呵成;而另一名女工同时操作两台自动钻孔机,这两台机器能同时给直径22毫米的4根锚杆钻孔,原来41秒钻1根,现在41秒能钻4根。“这些生产线都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从专门生产支护材料到生产支护设备,再到数字工厂建设,我们短短几年就实现了‘三级跳’。”田尚利介绍,现在矿用支护设备已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极,销售市场覆盖了全国11个省(市)的30多个城市,一季度仅支护设备的收入就达到了508万元。

“企业在未来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要提前谋划,在数字工厂建设方面好好作文章。”蔡成奎说,公司以打造数字化“黑灯”工厂为目标,将持续升级产品和设备、优化生产工艺,不断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方向迈进。“2022年,我们公司开始与南京熊猫电子科技公司合作,在智能化装备车间打造上进一步提升。建成后的智能化车间,能自动上料传输。调试好后,可以实现一键启动、一人巡检即可。”南京熊猫电子科技公司的技术人员李昊晨正在电脑上进行机器人版本升级。据他介绍,这一套全自动的托盘生产线正常运行后,一个工人就可以操作原本需要四五个工人才能操作的生产流程,既节约了人工,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今年,我们准备再上一套智能化辅助运输装备项目。2023年我们的目标是营业收入达到5亿元,到2025年底力争突破10亿元。”蔡成奎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