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前村与蓝陵城
付岩芹
城前镇城前村因位于古蓝陵城之前而得名。村民主要姓氏有周、郭、王、崔等,其中周、郭两姓人口较多。多年来,这里是邹城、滕州、山亭、泗水、平邑五县交界地带重要的集市贸易中心,设集市历史悠久。
据村中石碾旁所立汉碑载:本村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城前之名来源于村北有古城邑蓝陵城遗址。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滕县志》和《兖州府志》载:“城前者,蓝陵城之前也,土人云是康王城,创始无考。”至东汉兴盛时期,这里已经形成占地300余亩的城池建筑群。至隋末,古城遭到严重损毁,古城消弭,城前地名存续至今。遗址地表散布有大量建筑瓦片,考古人员曾采集到泥质灰陶豆、绳纹罐、瓮口、鬲足及少量东周陶文。老百姓翻地时也曾挖出石斧、青铜器及汉代铁器等。1984年,被公布为邹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遗址有个大土丘,据说为城前和城后的分界线。日军入侵时期,曾在古城遗址最高处驻军,建有大兵房。据说当时的队长是小林,后来被我军击毙。副队长是田中,后来做了日本首相。距大兵房不远的后来的城前粮所所在地建有小兵房,常驻的日本人不多,以汉奸为主。大兵房遗址(今城前中学东北角)目前还保存着古代的城墙残存。
据1938年出生的村民郭祥运先生回忆,漷河桥位置原来有雍正年间修漷河所立的石碑,碑文是:“蓝陵郡南里余有漷河一道,每到夏季遇山洪暴发,行人赶集过往不易,有好事者聚众聚财,修漷河桥……”此碑文既为我们提供了漷河的资料,也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蓝陵郡”所处的位置。
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村里原来有石婆婆,还有石人、石马。石婆婆据说是汉朝的,长着一双翅膀,像传说中的西王母。在村民的记忆里,石婆婆已经磨得很光滑,后来不见了,据说被保存到了孟府。石人和石马修路时被埋到了地下。多年前,村民在雨后捡到过铁制的箭镞。1958年翻地的时候,挖出过很多陶片。耕地时还挖出了两罐子铜钱,铜钱不算古老,多为清代雕龙钱。
在村民一辈辈的口口相传中,城前村较早迁入的是毕家、李家和孙家三大户。毕家以经商为主,很有钱。李家有兄弟三人,人口多。孙家是知识分子,帮人写状纸、打官司,相当于现在的律师。村里当年流传着“李家的人,毕家的钱,孙家这户最难缠”的顺口溜。村里目前还有“孙律师做事有头脑不吃亏”的小故事在流传。
村里老辈人讲,本村最早迁入的是毕姓,毕家先人是皇帝跟前的文官,不知什么原因作了一首诗,诗文内容暗含帝王“欺母霸妹”之意,皇帝大怒,下令诛杀毕家全族。毕家人提前得知消息逃走了,官府没有抓到人,就把毕家林炸了,留下了两个大坑。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两个坑成了村里的藕池。据说毕家人逃走后隐姓埋名,城前村人不知道他们逃到了哪里。村里现在还有毕家林、毕家胡同,没有了姓毕的人家。后来迁入的王家人住进了毕家胡同,逐渐改名为王家胡同。在清末民国期间,毕家人还来城前村上过坟。据村里老人回忆,当时毕家人来了两个人和三匹马,一匹马专门驮着祭祀用的东西。他们来到村里,拿出了十个银元请人帮忙购买上坟用的酒和火纸。可以看出,毕家人迁出后依然是富户。
《城前郭氏族谱》载:清康熙二十七年,郭姓族人北吉、意祥、士洪携妻带眷子和、子杰、子同自沂州府南迁入滕县礼气区西康王村定居立业。清朝乾隆初年,族人郭旺携子奉如、奉召自西康王村迁至城前街,建瓦房六间。兄弟二人各三间,人称“东瓦屋”“西瓦屋”。定居后在城前街卖茶水,做小本生意谋生,后来到了“庆”字辈,族人在街市开了“郭家茶馆”。奉如、奉召始创城前酒馆,后来经营酿酒业。清朝嘉庆八年,郭家开创油坊。郭振祥、郭振田兄弟开办“德盛染坊”两处,时称郭家染坊。清末,郭家开办西医诊所。康王村路西有郭家老林,也有很多坟墓。城前人郭庆海先生抄录了灵泉寺(即越峰寺)碑文,发现清嘉庆八年所立越峰寺碑有“郭旺 捐献一千 郭瑞 捐献五百 郭培吉 捐献五百”字样。道光丁酉年越峰寺碑上有“郭奉召 捐献一千 郭奉茹 捐献二千”字样。清朝同治十一年、光绪十六年和中华民国二十四年碑上均有郭姓捐款者的姓名和数额。目前,平邑的临涧、长岭,邹城城前镇的东南河、雨山等村庄的部分郭姓与城前村郭姓是一家。
本村周姓来自城前镇水泊村,迁入至今已经到了第六代。从周、郭二姓之间的辈分称呼来看,两家迁入的时间差不多。多年来,周、郭二姓和睦相处,村民常说“周(粥)离不开郭(锅),郭(锅)离不开周(粥)。”所以二姓之间很少出现矛盾。在当代,该村崔姓有领导干部崔波,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城前村在解放前有奶奶庙、火神庙和财神庙,规模都不大,全部毁于20世纪中期。在解放前,城前村有德国人所建的天主教堂,住着传教士和修女。城前村曾经拥有全县乡村最早地方澡堂,城前酒厂在当年更是远近闻名。城前酒厂的工人曾经是当地人人羡慕的一族。城前酒厂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税收就达到了80万元,产品是省优、部优产品,所产的“矛城”“凤凰山玉液”“凤凰山老窖”“凤凰山白干”和散酒质量都很好,深得人们喜爱。解放前,城前村郭家的染坊,徐家的酒馆,周家的盐店、邮局、旅店等,生意都很好。周家还创立了商号“川源号”,享誉附近县(市)和村庄。